佛教修行修心的佳句素材(佛教修行修心金句)

时间:2024-01-23 17:31:07

1、不怨天.不尤人。有些人不但上怨天神,并且下尤人间,凡事总认为不公平,处处觉得不顺眼,更常自认“怀才不遇,时运不济。”其实“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要以贵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不怨不尤,自求多福。

2、感悟“不饮酒”是佛门戒规之但即便不是佛门中人,也应该知道饮酒过量对身体十分有害。“宁入大火,不得嗜欲”告诉人们:放纵自己的欲望所造成的祸害,甚于烈火焚身。

3、佛心禅语 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一起,是东方琉璃光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身边的两大胁侍菩萨。他们的身份如同释迦佛身边的文殊.普贤菩萨,以及阿弥陀佛身边的观世音.大势至菩萨。

4、五浊尘染的世界,念佛便是呼吸净土的新鲜空气,念佛便是享受净土的佛光浴。一间佛堂,一处念佛道场,便是一处极乐七宝树林的氧吧,里面有丰富的“佛离子”,最有益于法身慧命的生长。

5、佛语心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就是学习的“捷径”。学习不能指望投机取巧,只能指望熟能生巧,而所谓“巧”,是靠大量艰辛的积累换来的。

6、佛心禅语 如果我们能把握到每一刻的当下,且保持觉醒.珍惜拥有,并以感恩之心去善待周围的一切的话,幸福在我们的身边,快乐在我们的心间,成就在我们的掌中。

7、有人以为自己修持得很好,但是碰到一点小事就起烦恼心。师言:“凡夫心容易起波澜,即是‘八风’(注)吹不动,微风吹动了。”(注:人生“八法”如八种风,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8、譬如一切种子皆依地生,建立增长,若地坏者,彼亦随坏。如是,过恒沙等如来菩提智所应断法,一切皆依无明住地生.建立增长,若无明住地断者,过恒沙等如来菩提智所应断法皆亦随断。《胜鬘经》

9、佛心禅语 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 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 道矣。”

10、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人的生命和身体所受到的苦痛和快乐,都只是心中的一种感觉和认识,很快就会消失。即使能够历经再多的时间,也不可能产生另外的一种感觉和认识。

11、佛心禅语 人生在世的确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追求功名者,得到了放不下,即使得到了也不满足;追求财富者,财富等身也不满足;追求美满生活者,得到了又怕失去……这些重担与压力,使很多人活得非常艰难。

12、经典禅语悟道 为了一个如花般的梦想辗转反侧.四处奔波时,请给自己一个微笑,当梦想还是梦想,依然如镜花水月般美丽诱人却又可望而不可即时,如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世界就一下子明亮起采。

13、心灵禅语 堆积得像须弥山一样高的荒草,只要一星星火苗就能够被点燃烧尽;妨碍修行的恶业就像这些荒草一样,无论堆积得有多高,智慧之火都能够将它们一烧而尽。

14、佛心禅语 在生活中,我们因为心中的杂念太多,往往会迷失了自己。在心中保 持一份澄清,让杂念没有滋生之处,我们才能去除烦恼,找到真正清净的 自己。

15、若有得见普贤菩萨,若得承事,若得闻名,若有思惟,若有忆念,若生信解,若勤观察,若始趣向,若正求觅,若兴誓愿,相续不绝,皆获利益,无空过者。《华严经》卷四十,十定品

16、如四衢平处,有善调驾驷,有善御者,随意自在。如是比丘亲近四禅,多修学已,欲证通法,随心即得,自在无碍。《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四,非问分禅品菩萨虽人诸禅,还取欲界法,不随禅生。《小品般若经》卷六

17、佛心禅语 其实,人们所能拥有的只有实实在在的今天,只有一呼一吸之间的生命。因此,每个人都应认清生命的珍贵,在当下的生命中,不虚度一分,不浪费一秒,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18、人之所以累,是因为不懂向下,浮生若茶,沉下去,再浮起来,才会溢出芬香;浮生若水,浑浊了,沉淀下去,才会清澈;浮生若琴,按下去,才会有最美的声音。

19、佛心禅语 平等待人,才能获得好人缘 在交往中应自尊而不骄傲,尊重别人而不谄媚;批评别人以精诚相 待.忠言诱导;受人批评应虚心诚恳,即使对方有所偏颇,也不耿耿 于怀。

20、人如果不自私,他离圣人已经不远;人如果太自私,他距魔鬼必定已近。大多数人成不了圣人,也不愿当魔鬼,他们游走在自私和不自私之间,不做作,不刻意。这样的人虽然寻常,但值得尊重。

21、佛心禅语 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应该学会不占有.常放手。要在内心清空自己的欲望,心中空无一物,生活自然能回归简单。什么都没有,也就什么都不会失去。

22、烦恼是愚痴,成佛是觉悟。真正地深解佛法需要“十方清净”。世间的一切表相,无论美丑善恶,俱是佛性之外的虚华,若要修佛,若要学习佛理,就必须要有舍弃一切的决心,愿舍弃.能舍弃,方能真正地觉悟。

23、若在雨中,谁是那把撑开的伞;若在风中,谁是那堵宽厚的墙?有些人在寻找,眼含热泪;有些人在等待,精神寂寞;有些人已拥有,寻找.等待.拥有,是爱的历程,也是人生的历程,都需要强大的心灵支撑。

24、休假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多陪伴家人共同参与有益身心的信仰活动,培养全家共同的休闲乐趣,如读书.下棋.运动。有事外出,要向家人说明去处及告知回家时间,以免家人挂心。

25、在衣食上——少食为汤药.朴素为清高。佛教并没有要求每一个信徒一定要苦行修持,当吃,要吃得饱;当穿,要穿得暖。只是除了生活必需之外,在饮食服饰上,不应过分奢侈浪费。

26、佛心禅语 “风动幡动”是禅宗一则著名公案,它说明万法唯心.境随心转之理。外物的变化运动是客观的,我们无法否定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的心不动,那外物又怎能对我们产生影响呢?

27、欣赏他人,才能成就自己。生活的芬芳或许会长久地留在心中,或许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消散,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可我们无须为此遗憾,因为这根本就是期望之外的礼物,得到固然欣喜,没得到也在情理之中。

28、佛心禅语 《金刚经》中说,凡是叫得出名字的东西,都是虚幻不实的。如来是佛的一个名号,他告诉人们,叫得出名字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因为只要有名字,就一定是有形象的具体事物,而一切形象状态,都是虚幻的。

29、看禅门语录,对于祖师的言行往往不明所以,只因我们尚未契于祖师之 悟境,就在不明所以处,心意识也使不上力,此刻正是入门处。若在不 明所以处用心意识讲说的头头是道,佛心更被障盖。

30、善心的力量无处不在,善待别人同时也善待自己。善心是心灵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善心是一颗种子,它会在人心中生根发芽,然后撼动整个世界,也可以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

31、英雄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平年代,铺在路上他就是路,砌在墙上他就是墙,不求闻达,甘于奉献。而一旦有外敌人侵,他坚硬的特质便展露无疑,瞬间化身战场利器,冲锋陷阵,勇猛无匹。

32、受人攻击或陷害时,千万别起嗔恨心,反而应起感恩心;因为没有坏人显不出好人,没有苦难的众生则显不出菩萨的宽忍爱心。所以,我们应视毒骂.中伤如饮甘露。

33、欲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业,必须抱持:“绝对要任劳”.“绝对要忍怨”.“绝对要有爱”.“绝对心存快乐”……这是佛教精神的“绝对论”,也是与世间法“相对论”所不同之地方,更是利生事业臻至完美境界之关键。

34、西方哲人也说:存在即是合理。很显然,“合理”不是一个道德判断,而是一个科学结论,一切现存的事物,都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无论人们喜欢它们还是讨厌它们,都会以此种状况呈现。

35、空者,谓二十五有及诸烦恼.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如瓶无酪,则名为空。不空者,谓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犹如彼瓶色香味触,故名不空。《大般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

36、人们往往羡慕大海的胸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所以,它才能容纳百川。假如一个人心胸狭隘,总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那么人人都会对他避而远之。

37、佛心禅语 每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一颗清净心是不变,喜怒哀乐是随缘,只 要把握住了这颗不变的清净心,很多事情都没有那么困惑复杂。不变随 缘,随缘不变。物,如此;人,如是;理,亦然。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