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签字佛语至理的名言佳句精选(佛语签字佛语至理名人名言)

时间:2023-11-08 11:54:36

1、一个人不懂礼数,没有敬畏,缺失信仰,内心只有贪欲,那幺,这个人就和一般的动物区别不大,他越强大,猎物的处境就越危险,丛林就越不安宁。

2、包容万物的缺陷,你会增加

3、佛心禅语 苦中作乐自坦然,化苦为乐得超然只有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领会乐。

4、三界唯是心,分别二自性,转依离人.法,是则为真如。《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5、从亲昵中产生恐惧,从家室中产生污秽。《经集》第一品,第十二章《牟尼经》

6、人活一世,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曾有过的某些瑕疵而懊恼.悔恨,能够心如明镜,活之安然.处之坦然,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7、非未见谛,而能见识。识不可视,譬如掌中阿摩勒果。识不在于眼等之中,若识在于眼等之中,剖破眼等,应当见识。贤护,恒沙诸佛见识无色,我亦如是。《大宝积经》卷一一贤护长者会

8、千劫所积集,供养善逝等,所有诸善行,一瞋皆能坏。(古印度)月称《入菩萨行论》

9、佛心禅语 问:“如何保任?”师日:“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龙潭崇信禅师》

10、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等见品

11、佛说:对一切因缘造作的现象,应该这样来看: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并不真实;都像朝露和闪电一样,瞬间生灭。

12、功德的意思是内能自谦(自信).外能礼让(信人),想修养到内谦外让,就要下功夫。

13、要周“修”,不要周“休”;要福慧双“修”,不要福慧双“休”。

14、佛心禅语 为什么要修观死亡无常呢?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今生今世的贪执,也是过于追求此生此世的名利。只有观修无常才能去掉这个贪执,断除对名利的过分追求。如果不断掉对此生此世的贪执,佛法的知识再丰富,修行的时间再长久,戒律守持得再清净,也谈不上是修行者。

15、公主嫁平民,王子娶灰姑娘,或可传一时佳话,但不一定能获得幸福。既嫁平民,公主不仅要有平民意识,而且一定要忘却公主身份,否则无法和丈夫平等,甚至有意无意造成与丈夫的主仆关系。

16、佛言:自今日始,听诸比丘舍小小戒,上下相和,当顺礼度。《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佛告比丘: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五分律》卷十二

17、佛法讲真空,一物也无;讲妙有,万行具足。这就是最实际的.活生生的辩证法。

18、因缘果抱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不是静止的,都不是注定的。因缘果抱都是随生命主体的作用而变化。

19、喜爱众生 爱不分民族,也不分国家,只要是生命,都应该尊重,应该关怀。

20、佛法不是反对.摒弃一切追求,而是要让一切追求在道德的规范下得到合理的实现。

21、佛心禅语 我们必须确知:人只要是活在错误当中,他也不得不活在烦恼当中。而人最大的弱点是姑息自己.苛求别人。——耕云先生

22、说话不急躁的人,说时心里有数,言语之间皆有分寸;遇事不怨怒的人,行事有章法,举止言谈都很从容;待人接物不分贵贱的人,平等随和,给人尊重,也往往受人尊重;得失随缘的人,往往宠辱不惊,所以生活总是心平气和。若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心平气和,与佛有何不同呢?

23、我们若有纯良的种子,一定要把握因缘时机种入土中,并且给予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才能顺利成长。

24、当今时代的人们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识和理论,而真正缺乏的是对i宝的无伪信心和对因果的深信不疑。这才是我们无法成就的根本原因。

25、天天禅语初学佛法的人在没有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就学习一些深奥的法门,其后果犹如空中楼阁。如果没有打好稳固的修行基础,不但无法树立空性的深奥境界之正见,连世间法都难以承办?就好像是冬天在冰上盖房子,冬季一过,冰雪融化,房子很快就会垮塌一样。

26、佛心禅语 只要能一天做一件实事,很快,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烦恼渐渐变少了,欢乐渐渐增多了,生活也愈变愈好。

27、乐受不放逸,苦触不增忧,苦乐二俱舍,不顺亦不违。《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70经

28、不应该迷恋旧事物,不应该承受新事物,不应该哀伤消失的事物,不应该依附虚空。《经集》第四品,第十五章《执杖经》

29、做一个好人,当真是不容易:一个好人,在家里不仅要扮演仁孝的儿女角色,还要扮演慈祥的父母角色。

30、觉悟自己和觉悟他人 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 别人做错了事,我们可能会批评指正别人;别人走错了路,我们往往 会提醒别人;但在我们提醒别人的时候别忘了提醒自己,在批评指正别人 时也要批评指正自己,这样我们才能觉悟自我和觉悟他人。

31、任何人的行为不会消失,它会回来与主人相会。作恶的蠢人将在另一世界看到自己受苦。《经集》第三品,第十章《拘迦利耶经》

32、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折射出一片海洋,一件细微的东西里隐藏着博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隐藏着大智慧。只要你的慧眼足够明亮,坐观一尘一滴,便足以洞察宇宙人生的真谛。

33、佛语禅话理想要高远宏观,脚步要落实当下。

34、做人当有温,就是做人要有温度,为人要有暖意。生活的实践告诉人们:世上万物,无温不生;人间万事,无温难和。正因为如此,人见人喜的“温和”.“温顺”也好,有口皆碑的“温厚”.“温良”也罢,都以“温”领先。可以说,世无温,难美;人无温,难惠。

35、随缘做事,随缘放下,不留恋。就是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能够随顺因缘而去,不留恋这个世间.不留恋任何东西,那才会没有遗憾地结束此生。

36、聪明的人,心地常充满热恼,必须用智慧净水)中洗,才能透彻清凉!

37、人间好话,要如海绵遇水般牢牢吸住;世间是非,要如水泥地般坚固,水过则干。

38、禅,有如银雪洁白:雪,富有晶莹的特性,雪,给人洁净的感觉。禅,就像银白的雪一样清净。没有杂染;禅就是这样,没有歪曲,没有化妆,没有掩饰。

39、欣赏他人,才能成就自己。生活的芬芳或许会长久地留在心中,或许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消散,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可我们无须为此遗憾,因为这根本就是期望之外的礼物,得到固然欣喜,没得到也在情理之中。

40、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人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分别善恶业报经》

41、天天禅语慈悲需是非分明;道德需有毅力.勇气。

42、佛心禅语 天上太阳再灿烂,阳光再普照,如果土壤里缺乏种子,也不可能发芽,更不可能开花结果一般。我们应当从孝顺父母.提升道德修养.保护环境和关爱生命做起,才会得到佛菩萨的庇护,才能获得十相自在的神圣力量。

43、用惭愧的心.智慧的心.包容的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无边佛法.无边慈悲,完成自我消融。

44、以弥陀心中之众生,念众生心中之弥陀,岂众生心中之弥陀,不应弥陀心中之众生耶!《彻悟禅师语录》

45、心性清净,为客尘染。《舍利弗阿毗昙论》卷二十七

46、我们不能选择什么果报,但是可以选择种什么因缘;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善因善缘。

47、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则能净檀波罗蜜。《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48、真正的慈悲必须以智慧为前导,否则弄巧成拙,反失善心美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