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圣先贤短语(古圣先贤佳句)

时间:2024-02-15 16:27:08

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古今社会有上流人物反比平凡人更不信佛法,按因果说:有福享,皆是前世修,因何现在有的人连入寺庙拜佛看经典都不愿意;是否夙生修福不修慧,致今生与佛无缘否?”答:“今之显达,不愿践履寺庙,亲近三宝,情形甚为复杂,居士所云修福不修慧,夙生之因是也。尚有现在之环境习俗,影响力亦甚巨大。再吾教之种种之不景象,不能引入之好感,吾徒亦应自咎。”一李炳南居士

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日:“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中装满各种纷杂的思想,自然无法闻到近在鼻端的花香,只有身处安宁的境界中,一切才可寻。安宁是心灵的平静,能够让人在嘈杂浮华中找到自己的心灵空间。安宁并不是一种懒散.没有生气的状态,而是一种清澈空灵的心灵之境。一旦我们懂得放慢脚步,为自己寻找一方安宁心空,就可以在遭遇困难时仍拥有幸福的感觉,也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欣赏到生活中的美好。

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艘没有目标的船无论何处吹来的风对它都是逆风,无论怎样行驶都到不了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连自己的长处都不了解和认识,就不能树立正确的目标,何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呢?

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追求精神良药的智者就像狮子一样伟大,追逐物质享受的愚人好比狗一般愚昧。当一块石头丢过来时,狮子根本不理会石头,但会观察石头是谁丢的;狗根本不会观察石头的来源,却盲目地去追石头。心,是诸法之根,万物之源。掌控了心,等于掌控了诸法;通达了心,等于通达了万物;降伏了心,等于战胜了一切。

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若清净,才能有心思吃茶,才能品味出茶的清香。一个想得太多的人,心灵如同投进石子的湖面,失去了原来的平静。偶尔如此没有关系,若常常如此,心湖没有静止的时候,人们便永远体会不到安宁。内心清净的人,不会想太多,亦不会要求太多,就像母体中的婴儿,处于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

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由口出”,在初始交往的过程中谨慎自己的言 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讲话时也应注意自己的口气和态度,避免触及他人 的利益,毕竟有很多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虽然我们皈依很早,却仍未生起虔诚心,说明我们业障很重;虽然我们学佛很久,却仍未生起出离心,说明我们贪欲很大;虽然我们修行认真,却仍未生起菩提心,说明我们私心很强;虽然我们打坐很久,却仍未树立空性见,说明我们无明很深。

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佛陀的格言》

1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当我们允许别人来掌控自己的情绪时,本身就已经成了一个受害者, 当对发生的现状无能为力的时候,抱怨与愤怒便成了唯一释放的选择。

1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扬善惩恶,虽是老幼皆知极为平常的道理,但80岁老翁历经年久,也未必能做到。对身为地方长官的白居易来说,知道这个道理尤为重要。

1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法有“六度”,“度”是度过一切烦恼之意。“忍”是“六度”之中 第三度。忍有两种:第一是世间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第二 是出.世间忍,即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忍 詈骂.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等。难忍能忍,难施能施。

1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直面困厄的勇气:从绝路中走出路来每日满怀希望.脚踏实地的人,生活给予他的不会是绝望。

1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如何是诸佛本源?”师日:“千峰寒色。”——《雪窦重显禅师》

1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愿每个人都懂得爱的真谛:爱是奉献而非占有,爱是随缘而非强求,爱是坦诚而非谎言,爱是清净而非功利,爱是包容而非狭隘,爱是温暖而非冷漠,爱是智慧而非愚昧。请敞开你的心扉,将真爱的能量释放!

1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有思想和远见的人,只有依靠自己,独闯大业,才能培养做事能 力。敢于放胆一搏,就不愁夹缝里挤不出一条生路来。

1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会员问:“我们怎么来观看这个世界才好?”师言:“打个比方,一般人看世界,看到一花一草,是把它看在一张白纸上;观者在看到一花一草时,是把它看在玻璃上;这有什么不同呢?看在白纸上,看似一张画,但是就看不到一花一草的因缘,是隔开来,没有生命的.单独的观看。看在玻璃上,是透明的,一花一草与自然背景.天地万物仍然相互关联,处处透着因缘和生趣;既是花草,但也不只是单独的花草而已了。”——证严法师

1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大烦恼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维摩经》

1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所谓“方生方死”,是说我们生的起点,也正衔接着死的那一刹那,这两个点是可以重叠的。——耕云先生

2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证严法师说:“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 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 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做人必须要有节制,节制是抵制诱惑的 力量,不节制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甚至会走向灾难。人生有节 制,生活就有幸福。

2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稍有点本事就到处夸耀的人容易遭人耻笑。真正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 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花要半开,酒 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 的开始。

2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精神统一与禅定何异?”答:“凡专心一事,不问正邪,皆可日精神统禅定华译日静虑,乃放下万缘,不思善,不思恶,寂寂惺惺之一种境界。”——李炳南居士

2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见色有见色性不着,常解脱,见色固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达摩大师悟性论》

2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信而不修,果报就在那里,或乐或苦,与你寸步不离,不毁不灭。

2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深一层的含义则是:一天不修行思进,一天就白白浪费。

2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大家要学会和谐相处。佛说要结善缘,只有做到了人与人之间和 谐相处,才能有利善缘的增进。

2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日:“今日又只恁幺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莲池大师)

2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要知道生气是没有用的,生气的结 果不是用嘴巴刻薄对方,就是互相对骂,不然就是拳脚相向,变成了肢体 冲突,对人对己都是很大的损失。如果发生事情时,能够静下心来听听别 人的意见,体谅对方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就不会肝火上升了。

2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要谨慎选择亲密朋友,避免遭到致命打击。

3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挫折的丛林中行走,尽管辛苦.彷徨.迷茫,甚至痛苦.无助.焦灼,但仍应前行不止。当透过重重迷雾,到达丛林的尽头时,那种极致喜悦便会由心中生发:原来,挫折的滋味是这样甘美。

3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智者之所以为智者,并不在于他能从外界获取多少智慧和信息,而在于他对自己内心的智慧开发出多少。

3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透镜法则告诉我们,成功有三个前提条件:首先,你要为自己确立一 个目标,你要确定你会为这个目标坚持到底,所以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必须 是崇高的和有意义的;其次,集中你所有的精力.时间.信息.物质到这 个目标上,并且你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最后,必须具备有效的 方法(透镜)。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就一定会成功!正如佛祖所言:制心 一处,无事不办。

3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为人处世中吸取每天的经验教训,用心琢磨,做人才能日趋圆满。把气量拓展得宽阔些,生命的外延就得到了伸展。人生就活出了大境界。

3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著烦恼,自可安 然自在!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 恼不会对你有丝毫影响。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

3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并不只是解救生命,而且能生起对生命的爱心。对生命生起爱心而解救生命,才是真正的无畏布施。如果具备慈悲心的前提下,能做到长期吃素,这是最好的无畏布施。大宝法王说:“最好的放生就是做到吃素。”

3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你要学会要求自己,不要把眼睛老盯着别人,在利益面前.名誉面 前,在一切好事坏事.吃苦享乐面前,总要先检点自己.要求自己,吃亏 上当的事我自己去做,有好事让给别人,这就是修行,这就是慢慢地在淡 化我执,慢慢地在处理我。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3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这里慧南禅师讲的“做客不如回家”,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要到自身心性中去领悟佛性,不要在外寻求;二是从求学的方式讲,不必远涉他乡,踏破草鞋,去嗣法远方的高僧。只在自家寻求即可,否则荒废祖辈田园,外出所得甚微,得不偿失。世俗间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许多人不能在自身下工夫,而去盲目地学习他人,结果所得和付出不成正比,白忙一场。

3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印光法师)

3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感恩是最好的习惯。一个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的人,必定会 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才能收获平和与快乐。一个懂得感恩的 人,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你有感恩意识,那么人生处处 会有欢乐.每每可能有成功的机遇。

4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坛经·顿渐第八》

4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何为精进?”答:“‘精进’就是进步,儒家讲‘日新又新’;不但进步,而且是精纯的进步,不是杂乱的进步,是有秩序.有条理的。所以,佛法不是保守的,不是落后的,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永远领导时代走向正确光明智慧的方向。”——净空法师

4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讲舍得,就是让我们学会奉献。佛说:“越是肯奉献的人越能体会 到佛心。”其实,佛就在每一个觉悟者的心中。滚滚长江,即使我只是最 普通的一滴水,也要奉献自己,去滋润每一个有用的生命,换来草长莺飞 的春季;萋萋芳草,即使我只是最矮小的一株野草,也要奉献自己去装点 大地。

4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要做到提放自如,首先,要把去恶行善的心提起,把争名逐利的心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去恶行善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行善是分内事,止恶也是该主动承担的责任。真正的智者应该子然一身,不受虚名牵绊,也不为富贵诱惑。其次,要把成己成人的心提起,把成败得失的心放下。成就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成就别人,只有充实自己,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在充实自己的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要能够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而不只是沉浸在收获的快乐或者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最后,要把淡定的心提起,把浮躁的心放下。无论进退,都不躁进冲动,都不喜不忧,不沉醉不迷失,专注于自身,如此方能收获心灵的平和与充足。

4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幸福从何而来?佛日:无悔恨故心得欢喜,得欢喜故心得悦乐,得悦乐故心则安隐,心安隐故得无动定,得无动定故得实知见,实知见故厌离生死,厌离生死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明见佛性。——《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七·梵行品第八之三》

4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论是学习一门知识还是掌握一门本领,都靠自己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领悟其中的真谛。别人的言传身教只是别人的经验感受,自己真正领会的不一定是能够说出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迷悟之间,只在于当下一念。经常忘记自己,才能从更高的层次审视和认识自己。只有意念清纯心中才会清明,解开执著或情感的系缚,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真我。

4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切记,愤怒是毒药,宽容是良药。

4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4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的人生也曾充满梦想,也曾追求过。然而当第一个春天付出不曾得到回报时往往灰心丧气,轻率地将第二个春天弃之门外。

4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能包容天下事 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远不变 的真理。

5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想象你的成功,当你想象自己会成功时,就会增强信心,并想方设法地获得成功。

5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印光法师)

5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可以行善结缘。行善也是施恩,你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施恩给他, 他必定会感念你一生。从前有一只狮子年老力竭,连视力都快要消失了, 有一次,它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去了。别的动物看到这种情况都纷纷离 去,谁也不想援救它,除了一只狐狸,它心想:“当年狮王救过我一命, 现在狮王落难了,我不能坐观不救,总得设法救它出来才对!”只见枯井 不远处有一条大河,狐狸马上挖洞,引河流到井里,不久井水逐渐溢满, 狮王浮起。狐狸最后总算如愿救出了老狮王。

5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若多瞋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瞋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严经·修慈分》)

5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所有事物都是依据一定的因缘产生的,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主宰,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的.起主宰作用的自我,即“无我”。

5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拥有时爱惜,失去时便洒脱放手。对心爱之物不执著,即使心有不舍,也绝不为此生怒生恨。明云禅师的修养可谓非常深厚。

5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功可造。我们修行,就是要去习气毛病,去 肮脏的思想,现出本有的光明,本来之智慧。

5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生毒害化为畜生,心生慈悲化为菩萨,心生智慧化为上界乐土,心生愚痴化为下方苦海。心中善念集在一起,就会产生智慧。——《宗教箴言录》

5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与周围的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磕磕碰碰,沉溺于这样的小事中不能自拔,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还会因此少得很多快乐。我们要学会记住一些美好的东西,忘却自己的不满之心,如此便能活得自在.轻松,能够坦然地面对旅途中的风风雨雨。

5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语云:“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 及。”明代高僧憨山老人开示说:“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法。即念佛时, 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 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佛,历历分明。”

6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要保持人原有的质朴.纯真的自然属性,就需要养一颗自然之心。整日工于心计.追逐名利,如何养身,如何养心?要回归自然,首先要在心态上回到自然中去。

6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珠光宝气并不是高贵的象征,人之所以高贵,更重要的是因为气质和品格,而非外在的浮华。

6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远离不良情绪:世间没有永久的不幸真正的强者,善于发现顺境中的阴影而从容应对,善于从逆境中找到光亮而不涉悲喜,并能够时时调整自己前进的方面。

6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直截根源,不存知解。当阳露出,不费纤毫。若也眨起眉毛,早成蹉过;才落拟议,便隔千山。——《鼓山语录》

6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不可一错再错 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将错就错.不肯悔过;二是不可一错再错.积重 难返。

6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时,宽待别人也就是宽待自己,为别人付出自己也同样会有所得。

6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位青年学者来精舍小住,请示师父:“为何读书常感苦闷?”师言:“大家都是知识分子,文字看得多,在事理无法圆融时自会苦闷,挣扎不已。此乃仅明理而不实践之故。如放宽心胸,该做的放手去做,该舍的毅然舍下,岂有时间浪费在无谓的苦闷中呢?”一证严法师

6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 佛说:“奉献越多,生命就会得到越多。”“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 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

6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普贤菩萨行愿品》上说:“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佛 教提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敬关系是“相视当如视佛”“善修和敬,互 相尊重”。

6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佛教徒应不应尊敬神?(妈祖.关帝.仙公等)”答:“众生平等,皆是过去眷属,未来诸佛,当该一律恭敬,此常不轻菩萨之行也。但恭敬与信奉,大有区别,万不可混为一谈。如对本国元首,自应披胆沥肝,拥护奉事;对他国元首,但尽合礼之肃敬而已。明乎此,佛徒于佛神之间,各有分寸矣。”——李炳南居士

7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得了病就要看医生,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那么,既然在医生的操控之下,就要事事都听医生的嘱咐和安排,因为你是相信医生的能力才会把自己交付到他的门下。如若再妄自乱作主张,不仅是对医生的不信任,更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这是一个来不及失去就已经后悔的选择,一旦走错了路,便永无回头之日。是药三分毒,并不存在能治百病的药品。一旦错误地服用了药物,生命就有可能从此断送。愚人不听医生的劝告而自作主张,最后总算是捡回来一条性命,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不能忘记的是,既然相信别人,就要相信到底。否则便如愚人一样,给自己灌下了药水之后还得靠医生来相救,何苦当初对医生产生怀疑,不愿意彻底地相信别人呢?术业有专攻,总有人在很多方面比我们专业许多。放心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交付给别人,即是对自己的解脱,又可以给对方以尊重和鼓励,给出一个让对方腾飞的机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寻找到那位师父,旅途中的磨难便会化险为夷。只是要看清楚,这个师父有可能是朋友或者敌人,更有可能就是你自己。

7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7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其实,快乐是简单的,放下就是快乐。一个人如果总是把不如意的事 记在心里,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开心。对一些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坦然面 对,波澜不惊;对工作生活中的琐事,该放手的就放手;对一些恩怨情 愁,不再纠缠,不再为自己增加无谓的烦恼,就会获得快乐。

7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平等待人,才能获得好人缘 在交往中应自尊而不骄傲,尊重别人而不谄媚;批评别人以精诚相 待.忠言诱导;受人批评应虚心诚恳,即使对方有所偏颇,也不耿耿 于怀。

7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平淡之人远离欲望,放平心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 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捕捉生活的真趣,享受 生活的真乐。

7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眼声耳色不思议,百草颠头受用时。表里洞然无一事,端能保护腊人儿。好日我同,遇缘即照。法随法行,法幢随处建立。——《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7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海涛法师有一句名言:“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 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如何活着则是一 种态度。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之间。”生命如此短促,我们 应该懂得珍惜。

7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因为有爱,所以有了忧愁;因为有爱,所以有了恐惧。若是放下爱,就没有了忧愁也没有了恐惧。

7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以“八心”来孝敬父母,回报恩德。“八心”

7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 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8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倒不如尽量放下,烦恼自然会渐渐减少。

8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为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拼命的人算不得大勇。不顾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维护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当一个人做错事时,最怕的是否认自己做过。做错事并不可耻,只要是人,就会做错事。否认自己的行为,不但是对自己人格的缺失,也是令自己无法进步的障碍。

8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所谓五戒就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个方面。因为这五个方面能够起到’防止罪恶的作用,所以称之为戒。前三个方面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能够防止身体作恶,第四个方面即不妄语能够防止语言作恶,最后一个方面即不饮酒能够全面地防止身体和语言作恶,提出这一警戒是为了使前四戒得以实行。

8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小时候不懂得如何孝敬,长大后去各地学习.求法,没有机会孝敬。记得,有一次我回家乡看望母亲时,妈妈对我说:“虽然我每天都想你,度日如年,但只要你好好学佛,将来好好地服务众生,我就会心满意足!”我发愿对每一位众生像对母亲一样善待,请诸佛菩萨加持我!

8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活一生,醒悟的少,疑惑的多,而最大的疑惑就是无法认清自己。

8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慈悲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为我们修福,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 己慈悲。慈悲的心就是世界上最宽大的心,它没有仇恨.没有暴力.没有 斤斤计较.没有妒忌和羡慕……它可以让我们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让我 们的人生没有绊脚石,更重要的是让人生不再充满痛苦。

8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每个人都可能成功,每个人也都可能失败。即使你是成功者,你也不 可能一直是一帆风顺的,在你取得成功之前,你也曾经历很多次失败,或 大或小。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们却不能因此便 习惯失败,把失败不当一回事儿,不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失败了,我们应 该立刻站起来,向失败重新挑战,这是自古以来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

8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价值地忙心灵的力量,就在我们乐享困难之时产生。

8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虚名也会带来利益,然而虚名很短暂,既害人又害己。真正的好名则是随着一个人真诚为人付出自然而来的。有了名利之后,还要能智慧地对待,与其执著于名利,醉心于享受名利,不如享受无求的充足自在。

8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忧虑像摇椅,它能让你有事可做,但绝对不会前进一步。——海涛法师

9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终日相逢无半面,刚然千里有知音。不须格外论奇特,只此全机耀古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